 |
吳杰超在旅途中。 |
|
 |
吳杰超飾演京劇《穆桂英掛帥》主角穆桂英。 |
|
 |
吳杰超飾演京劇《鎖麟囊》主角薛湘靈。 |
|
 |
吳杰超在導游大賽中獲獎。 |
|
 |
吳杰超在為游客講解。 |
|
■本報記者 張文勝 通訊員 邱煜
國家首批金牌導游員、文化和旅游部師資庫成員、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系統拔尖人才、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寧波市高技能人才、寧波市技能之星、寧波市首席工人、鄞州工匠、鄞州區吳杰超技能大師工作室的領辦人……吳杰超,頭頂著眾多令人羨慕的光環。
陽光、帥氣、幽默,是游客對吳杰超的第一印象。吳杰超出身江南戲曲世家,機緣巧合之下步入了導游行業。從業7年,他走過4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了上萬名游客。在旅途中傳播城市故事和地方戲曲文化是他最為熱衷的事,被同行戲稱為“最會唱戲的導游”。
吳杰超在崗位上傳遞知識,傳遞快樂。堅守,才是導游的工匠精神,只有感動了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從業7年零投訴
面龐清秀、多才多藝。今年28歲的吳杰超是同行和游客公認的才子。
2012年,吳杰超來到臺州上大學,選擇的是旅游管理專業,正式開啟了與旅游相伴的日子。
起初,他的想法很簡單,考個導游證,再考個領隊證,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并沒有想過長期從事導游工作。
在校期間,他擔任學校模擬旅行社總經理。由于學校和旅行社有合作,吳杰超趁著空余時間帶起了隊,別人休假,小導游吳杰超意氣風發地帶著游客走遍祖國各地。
2015年畢業后,他來到鄞州,覺得寧波各方面條件都不錯。
旅途當中,導游可能需要充當保姆、管家、服務員等各種角色,吳杰超慢慢摸索,事無巨細地安排著一切,是游客們的開心果,更是旅行的護航者。
吳杰超的隨身行李里有一個小箱子,裝著各種外用常備藥品:風油精、暈車貼、青草膏等,吳杰超說就是這個小箱子給他的客人解決了很多問題。
考慮到有些游客不習慣浙江沿海地區的飲食,每次出門前他都會在包里塞上一瓶醋,每每把醋拿出來都會給客人意外的驚喜:“帶團時3點鐘就得起床,趕時間給游客們買早餐,等到了集合地點,又得拿著旗子開始忙碌的一天。”
針對不同地域的游客設定不同的講解風格,根據年齡層次學習不同年代的歌曲,為客人消除旅途寂寞,這是吳杰超帶隊時的小技巧。
吳杰超驕傲地說:“帶隊7年來零投訴和洋洋灑灑的表揚信是對我最大的認可。很多同事抱怨老年團隊不好帶,投訴率高,恰恰相反,我最擅長的便是帶夕陽紅(老年團)系列團。”
吳杰超表示,說到竅門,只有4個字:細心、恒心。出發前,他都會在游客的旅游帽上用筆寫上手機號碼。2015年,帶隊在天安門游覽,一名70歲的游客與團隊走散后,不到15分鐘就被他找回。也正因為他的堅持,多年來沒有一名老年客人走失。
“從事導游工作7年,從全陪到地接再到出境領隊,從國內到國外,變化的是工作內容,不變的是做旅游的那份初心。”吳杰超說。
吳杰超說:“很大程度上,參與導游比賽成就了現在的我。”深夜里的苦讀、口腔潰瘍的折騰,雖然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但他從未想到過放棄。
各種榮譽接踵而至。2017年吳杰超參加浙江省導游大賽榮獲二等獎,并代表浙江省參加國家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第三屆全國導游大賽榮獲銅獎,被授予“2017中國好導游”“國家旅游局五星級導游員”稱號;2017年11月,他參加寧波市旅游局主辦的寧波市導游風采大賽獲得中文組一等獎。
2021年9月,在第一屆寧波技能大賽暨2021年寧波市“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中,吳杰超獲城鄉旅游類導游項目金獎。
有人曾對吳杰超說:“拿了那么多獎,你可以停賽了。”但在他看來,每次挑戰都讓自己有新的突破,也會讓他對導游這個行業有不一樣的認知。比賽并不足以證明自己有多優秀,更多的意義在于通過比賽交流學習,取長補短。
唱戲傳遞鄉音
安慶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這里是京劇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中國五大劇種之一——黃梅戲的發源地和傳承地。吳杰超就出生在這片戲曲沃土上。吳杰超的外公、外婆和媽媽都是黃梅戲劇團的“臺柱子”,吳杰超就是在婉轉流長的曲調中慢慢長大的。
學戲曲并不輕松,吳杰超的童年是在壓腿、吊嗓子、演出中度過的。
從小在戲曲家庭中長大,吳杰超對戲曲有很深的情感。雖然長大后從事的是導游行業,但他并沒有放下唱戲這個愛好,帶團時,他會給來自大江南北的游客表演戲曲,被稱為“最會唱戲的導游”。
吳杰超的媽媽跟他說:“戲曲來源于生活,更應該回歸生活,不應該僅僅活在舞臺上。我不希望戲曲成為你謀生的路徑,而是為了讓自己快樂,為了給別人帶去一份記憶。”
畢業前夕,吳杰超作為臺州市旅游形象大使,接待了一批來自中國臺灣的老人。這些老人是早前從大陳島遷居到臺灣的,如今生活在花蓮市大陳社區,這次是時隔五六十年的重聚。事過境遷,家鄉早就與記憶里的樣子相去甚遠,而旋律依舊。吳杰超唱了一首越劇名段《十八相送》,一曲唱罷,老人們無不潸然淚下。
老人們回憶,他們十多歲的時候跟隨爸媽一起出海打漁,打漁歸來,天色將暗。船靠岸,遠遠聽到村口大喇叭放著《梁祝》《紅樓夢》等越劇唱段。他們就知道,家不遠了。老人說那是回家的聲音。時隔幾十年回到家鄉,又聽到了這一首“回家曲”,萬千感慨只凝成一句:“我們回來了。”老人們將吳杰超包圍起來,懷念著那段逝去的時光。
“戲曲+旅游”服務成了吳杰超的堅持,他意識到,曲藝藝術不僅是當地文化的一種象征,也是游子對家鄉故土的情感寄托,更是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
為給每位游客留下難忘的記憶,他先后自學京劇、昆曲和豫劇等地方劇種的100多個唱段。吳杰超的名氣也在浙江旅游圈里慢慢擴散開來。他還在2016年央視舉辦的“梨花獎”戲曲大賽上取得月度冠軍。加入寧波市戲劇家協會后,他堅持每年定期隨劇團下鄉演出。
吳杰超說:“我為來自北京的客人唱上一段梅派青衣、為安徽客人唱一段黃梅戲,暢游紹興沈園時演繹唯美柔和的越劇。游客們驚喜之余也對傳統戲曲文化多了一份了解,也能幫他們找回一絲兒時的回憶。”
在旅途中傳播戲曲文化,讓越來越多的人愛上戲曲,也是他從事導游工作的最大追求。
這幾年,吳杰超都會在寧波市甬劇研究傳習中心新戲中客串角色,如在《甬港往事》中飾演殷董事長。他甚至還男扮女裝,飾演了越劇《王老虎搶親》中的王秀英、京劇《鎖麟囊》中的主角薛湘靈、《穆桂英掛帥》中的主角穆桂英等。
講好寧波故事
受疫情影響,今年旅游業很不景氣,吳杰超說,人總是要有情懷的,遇到困難,堅持一下就會過去。
每周六下午,吳杰超都會通過“抖音”進行“云營銷”。“從面對面到屏對屏,從一對一到一對多,直播營銷更直觀也更容易打動消費者的心。”吳杰超說。
面對困境,吳杰超主動離開服務了5年的旅游公司,自己創業,他選擇了以團建、定制、康養、研學、年會等為主營業務。
在他看來,后疫情時期旅游業由出境游轉為國內游(鄉村旅游),需要重新梳理客戶,深耕周邊市場,由“線下為主”轉為“線上線下并重”,由“大眾”團隊經營轉為“小眾”服務;旅游六要素由傳統的“吃、住、行、游、購、娛”上升到新六要素“商、養、學、閑、情、奇”。他舉例說,去年六七月份,他們為一些企業“私人定制”的團建活動,讓參與人員找到了童年的感覺。
他堅信,旅游業會復蘇,要充分利用現在這段時間不斷提升自我修養,增加知識儲備,在暫時的孤寂中練好內功。
他加入了線上導游的行列,報考了寧波大學法學系專業,并順利畢業。2021年12月,他又參加了研究生入學考試。在學習的同時,吳杰超連續兩年配合寧波市文廣旅游局等開展各類文藝下鄉演出100多場。
吳杰超表示,今后還將依托其領辦的鄞州區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受聘的高校,培養并向行業輸送更多的文旅人才,讓每位導游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文旅融合依托點,一起講好寧波故事。
|